金黔在线讯在为期三天的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会议期间举办了第八届泛珠三角省会(省府)城市市长论坛、食品安全与健康论坛、生物学保护论坛、企业家论坛、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论坛、绿色能源论坛、生态教育论坛、生态修复论坛等40余场论坛、展览和活动。在各种活动中演讲、致辞和发言的嘉宾就有300余人。来自多界别、多学科的嘉宾展开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性讨论。会议期间,金黔在线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几位嘉宾进行了采访,专家们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龙永图:为“贵州速度”高兴为贵州美景沉醉
2012年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国发二号文件的出台更是成为了贵州经济提速的催化剂。对于家乡发展的前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感触很深:“绿色的发展,将为一个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当地民生问题。将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这两个概念统一起来,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看做头等大事,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额问题,也是绿色发展最核心的问题。”
龙永图,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他曾就读于贵阳八中、贵州大学外语系。1965年毕业后到外交部工作。
陈雨露:青年应成为绿色转型的倡导者
“绿色象征生机和活力,青年代表着希望和未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认为:“作为青年应成为绿色理念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和维护者,并在自己的行动当中,在自己的创业当中,在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当中,来践行绿色经济,绿色消费的理念。”
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荷兰提尔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11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周俭: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遗产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周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旅游事业的发展来促其推广,同时旅游事业的发展也会为当地的社区和居民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机会,两者共生共存,最终达到文化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周俭,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唐子来:走贵州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
“三化同步”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城镇化发展不仅是“三化”的目标,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表示,贵州的城镇化建设要开拓创新地方特色,走环境发展道路。同时还要关注几点:1.首先要关注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2.基于资源秉赋,怎么样走贵州特色城镇化。3.要不断创新,要有一种新的思路发展城镇化。
唐子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总策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专家(城市空间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城市规划学刊》编委会副主任、《城市规划》编委、英国《Plan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
章海鲲:绿色经济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如何把绿色和经济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是每一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从事工商管理和投融资工作十多年的苏州渠诚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海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为青年企业家来说,应该看见绿色经济带给我们发展的一个机遇。在绿色经济转型的,应该要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
章海鲲,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工商管理专业,现任苏州渠诚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其首创的研发供应链评级标准体系商业模式于2007年4月获得哈佛商学院第11届商业计划大赛二等奖。拥有软件著作权1项。
马燕合:借科技之力力争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
发展与环保双赢如何实现双赢?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重视自身科技创新、重视教育;引进国外国内的先进科技技术,结合国家的政策,协同发展。
傅伯杰:发展与贵州生态系统相适应的经济循环模式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傅伯杰表示,贵州省的生态状况非常好,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循环模式,根据生态适应性确定生态的合理利用。
傅伯杰,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从事于土地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提出的土地评价理论体系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